第67章 茶炉映狗熊影(2 / 2)
至于南京保卫战之败因,陈浩心中有另一番思量:所谓十二万大军,实则不过是一群散沙般的溃逃之众。精锐部队早已被高层暗中撤离,留下的皆是弃子,任人宰割。国难当头,领袖先遁,守城将领亦望风而逃,留下的是一群失去主心骨、缺乏指挥、补给断绝、孤立无援的溃散之军。这样的“三无”部队,仅凭一腔热血,如何能敌?即便个个英勇无畏,没有给养,没有弹药,在敌军系统性的攻势下,又能支撑几时?陈浩自忖能于绝境求生,但面对那十二万如风中残烛般的溃军,其命运已不言而喻。世间能有几人,步调如此不凡?非每一座城邑皆名莫斯科,亦非每位国家掌舵者,面对敌军铁蹄紧逼,围困如笼,仍能泰然自若,阅兵于前,誓与将士同舟共济,共赴生死之约?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绝非仅仅意味“身后是莫斯科,退无可退”。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命运的天平早已倾斜,非个人意志所能轻易扭转乾坤。
正因如此,他笑言赵刚先生乃理论之巨人,实战之跛足。若非外人在侧,陈浩定要与赵刚一辩高下,探讨个中真章。
楚云飞闻赵刚之言,亦是心潮澎湃,难以自禁:“南京一役,吾心之痛,难以言表。数万铁军,一旦失却组织,便如群羊失牧,任人宰割。手中所持,非寻常之物,乃保家卫国之利器,怎可轻易放下?纵使孤身一人,亦应血战到底,方显军人本色。”
赵兄所言极是,武器、战略、战术,皆为辅翼,唯军人之魂,不可动摇。只要此魂不灭,中华儿女岂能被外族轻易奴役?
李云龙旁观,心中暗自赞叹。楚云飞出身黄埔,赵刚学富五车,二者论战,令他眼界大开。唯憾自己难以插足其间,只觉话不投机半句多。
谈及那份不屈不挠、战斗至最后一息的精神,李云龙心中涌动,正欲开口,却被陈浩抢了先声:“尔等所论,皆拘泥于战术层面,而战略之大局观,却未得要领。”此言一出,李云龙欲言又止,赵刚更是满脸愕然,不知自己理论何处有失。
这位向来低调的陈顾问,今日竟有如此高见?众人目光聚焦,赵刚尤为好奇。陈浩平时不显山露水,此刻一鸣惊人,令楚云飞亦感不悦,直呼其名,不复先前客气。"陈副团长心中是否藏有独到见解,我等皆愿洗心革面,静候赐教。"陈浩微微颔首,先是以春风化雨之姿肯定了众人:"军魂所在,莫过于勇往直前之心,此点我与诸君不谋而合,深感赞同。"随后,他语调轻转,宛如云雾缭绕中的峰回路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