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六零我带着淘宝无敌了(200)(1 / 2)
至于目标,赵雨笙还没有最终决定,她打算去南方考察。
现在北方跟南方比起来,在政策和市场各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既然赵雨笙决定开始做生意,回到琴岛之后,她就去找了医院里的领导,说明了自己想要辞职的想法。
听到赵雨笙的想法,郑文江指着赵雨笙,好半天才说出来两个字:胡闹!
赵雨笙,你简直在给我胡闹!
郑文江说着气呼呼的将办公室的门关上,压低了声音道:我这两年就要退休,我已经跟厂里的领导和卫生厅打了退休报告,我一退,势必不会再空降人过来,不管怎么说副院长的位置总有一个要空下来,我已经推荐你补上副院长的位置。
你这是给我说你要辞职,不行,我不同意!
赵雨笙看着郑文江,心里暖呼呼的,虽然刚才是郑文江是因为内部的权力斗争才站在她这一边,但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对自己很关照,也很看重,如果不是他在背后支持,自己这些年在单位里可能不会过得这么安逸。
赵雨笙给郑文江倒了一杯茶,说道:郑书记,您先别着急,您听我讲。
郑文江冷哼一声,但是还是转过头来。
赵雨笙不急不缓的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是您仔细想想,就算我当上了副院长,哪怕是院长又有什么意思呢?
郑文江不解的看着她。
您也该看看除了咱们医院之外的事情了。赵雨笙说道,前段时间东瀛代表团来跟我们厂里签了合作协议,这件事情背后您就没有想想?
郑文江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合资是吧,我告诉你,小赵,那都是没影儿的事,咱们单位就现在不承担军事任务了,但是还有什么保密项目在进行呢,怎么可能被外资收购。
我知道不可能,我不是这个意思。赵雨笙解释道,咱们跟东瀛那边合作,说到底,就是咱们厂现在的订单下降了,不然以前哪里会给别人代工,当然了,这也是个好机会,让咱们厂的技术更上一层楼,但是您看看大势,像是咱们这样的大型企业迟早要拆分。
教育,医疗,养老迟早要社会化,不可能一直由单位承担,单位承担不起了。
赵雨笙的一番话,让郑文江呐呐的低下了头,他坐到这个位置上,又何尝看不到这个问题。
而且说实话,现在咱们医院的风气也很不好,但是这也不是我们一个人两个人能改变的。赵雨笙说着也有些惆怅,从厂里医院刚刚建立,她就加入了进来,可以说这件医院给了她很多,但是同时她也付出了很多。。
在这里固然能够生活的更加安逸,工作也更加的轻松,但是无形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她在医学上继续精进的机会。
而且近些年,人浮于事,消极工作的问题也蔓延到了医院里,院里的领导三申五令也没用
你决定了?郑文江最后问道。
赵雨笙坚定的点了点头,郑文江说道:你先回去吧,我跟院长商量一下。
赵雨笙知道自己这样做,肯定伤了这位领导的心,但是她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
刚开始她只想做一个优秀的医生,那是她的理想,其实直到现在这个理想都没有改变。
但是她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也明白了一件事,想要拯救人们的健康,不只有做医生这一条路。
所以她才会选择做家用纸品,做妇幼卫生产品和日化,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行业和产品。
从医院离开之后,赵雨笙去了小雪家里,小雪现在还在休产假,赵雨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
王雪毫不犹豫的说道:姐,那我也跟你一起辞职去帮你。
赵雨笙看着她笑了笑的,道:先不着急,你先跟老杜商量一下,不要自己就做了决定,不过我也很希望你能来帮我,有你在我也能安心许多。
王雪笑道:其实这些年我在办公室里早就待腻了,每天工作不多,勾心斗角的事情倒是不少,你看吧,姐,我这次休完产假回去,我们科室里肯定又多一个人。
赵雨笙也不禁笑了,这就是现状,只要单位里有人休假,必然要再招一个人,其实原本单位里的剩下几个人就能将这份工作做了,却非要招来一个新人,长此以往,人浮于事。
第479章 南下考察
最后的结果是赵雨笙没有想到的,郑文江竟然给赵雨笙争取到了休长假的待遇。
只说是赵雨笙因为家里有事而请了长假,万一到后面创业失败,也给她留了一条后路。
赵雨笙心下感动,要知道现在可没有什么停薪留职的说法,郑文江给她争取到这个结果,也是想要给她留一条后路,而万一这件事被人发现了,很有可能会连累到郑文江的身上。
不过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对自己的关怀之心,赵雨笙只能下定决心,要争取创业成功,然后给单位捐一笔物资或者钱财,免得将来牵连他。
一周后,赵雨笙再次回到京城,两天后她就要南下,这一次她要跟高明传一起出发。
跟他们一起的,还有招商局带领的整个考察团。
考察团一共有二十多人,加上各位投资人的助理和秘书,一共有五十多人,招商局也是下了血本,直接包了一架飞机直飞南方。
真的是沾了他们的光,赵雨笙也享受了一把乘坐专机的待遇。
高明传回国的匆忙,并没有带助理回来,现在她就临时充当舅舅的助理。
高明传说道:我已经跟集团的人说好了,到时候他们会直接去南方跟我们会合。
高先生。一个身材微胖个头不高的男人端着酒杯走了过来。
原来是黄总。高明传笑道。
不敢不敢。黄总说话带着一些宁海口音,道,我有些事情想要请教高总。
赵雨笙对他笑笑,很有眼色的站起来,坐到了后面。
赵同志第一次坐飞机,还适应吗?有没有晕机,我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差点就当着外宾吐出来了。
小劳坐到赵雨笙身边笑道。
我还好,可能是因为经常坐船吧。赵雨笙说道。
两人寒暄了两句,劳斌也逐渐露出了自己的目的,:这次外宾们南下考察,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要是他们能决定投资建厂的话,对于我们国家,对于当地的老百姓都是大好事,还希望赵同志在高先生面前为祖国多说好话才好。
赵雨笙知道他的意思,说道:你放心,舅舅对于祖国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而且他之前还跟我说觉得国内是个巨大的市场,很看好国内的前景。
劳斌闻言眼睛一亮,道:真的?
这当然是真的了,我又没有必要骗你。赵雨笙说道,只是据我所知,代表团里的很多人对于咱们的政策还是有些疑虑的,就怕有什么反复的地方。
听了赵雨笙的话,劳斌知道她的意思是在提醒自己该从哪里下手,道:多谢赵同志。
不用谢,大家都希望祖国好。赵雨笙摆摆手说道,还有就是他们都是商人,商人第一看重的自然就是利润,一定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优点在哪里,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利润,他们才会投资,但是也没有必要一味的退让。
听到赵雨笙的话,劳斌十分意外。
赵雨笙不禁笑道;怎么,我说这些话让你感到很意外吗?
的确是有些意外。劳斌诚实的说道,只是我们现在技术很落后,各方面的环境跟国外也差距比较大,有些人的意思是不妨把诚意再给的足一点。
赵雨笙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也不能怪这些人,这时候的人普遍会有这种想法不奇怪。
其实他们愿意来花费时间考察,就说明了他们是看上我们的市场的,更关键的是,现在欧美那边搞产业转移,技术含量稍高的去了东瀛,至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是咱们的优势了。
听到赵雨笙的话,现在的劳斌已经不是惊讶了,简直就是惊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