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山西省—孔姓、白姓、崔姓(2 / 2)

加入书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孔姓族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他们积极参与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孔姓家族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许多孔姓子弟成为了着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孔姓族人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更加广泛。在山西,孔姓家族不断繁衍壮大,形成了多个分支和家族群体。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一些孔姓家族成为了当地的名门望族。例如在明朝初期,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孔姓后裔分布于冀、鲁、豫、苏、皖、鄂等地。

-在山西的分布:山西省是孔姓族人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太谷县的孔氏家族,据考系出自山东曲阜小孔村孔氏家族的一支。明朝万历年间,孔子的第六十一代裔孙孔宏开考中三甲进士后到山西任职,先后在黎城、交城等地任知县,最后病殁在交城任上。其妻儿留在山西,后来迁至太谷城西郊的程家庄落户,从此太谷孔氏自成一系。此外,在山西的其他地区如太原、大同、临汾等地也有孔姓族人分布。

白姓

-起源:

-出自芈姓: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后来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王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出自姬姓:

-春秋时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名讳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是为陕西白姓。白乙丙名丙,字白乙,是孟明视子,一说为蹇叔子。前627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