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 / 2)

加入书签

当然,秦国不是无缘无故地帮助楚国,而是有其政治目的。但秦国对楚国有救亡之恩,这毕竟也是客观事实。楚国是怎么回报的呢?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楚怀王被选为此次联军的“纵长”。要不是这五国各怀鬼胎,秦国恐怕就此灭亡了。

公元前313年,车裂了商鞅的秦惠文王在攻打齐国之前,为瓦解齐楚联盟,派张仪游说楚怀王。张仪谎称:“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便宜,立即与齐断交,并派人去接收土地。张仪当场反悔,说当时答应的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怀王勃然大怒,兴兵攻秦。史书记载的秦楚丹阳之战就此爆发。结果是,楚军被秦军杀得大败,反而被秦军夺去了六百里国土。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又派兵攻秦,结果再次战败。

此后,楚怀王一会儿与秦国结盟,一会儿与诸侯结盟,反复无常,唯利是图,不仅得罪了秦,而且得罪了其他诸侯。因此,说“楚最无罪”纯属夸张至极。

第二,要说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说的。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其他都好说,唯独“三户”二字,在史学界自古就有争论。有人说,这个“三户”指的是楚国三大名门望族——昭家、屈家、景家。也有人说,“三户”是楚国的三户津这个地方。还有人说,“三户”是虚指,意思就是“只要楚国人没死绝,就一定能灭亡秦国”。

综合比较而言,按地名说解释这句话,文理不通。显然地名说并不正确。而“三族”说则于礼不合,因为这个解释里没包括楚国王族的芈姓。作为自豪的楚国人,这未免太瞧不起自己的王了。因此,第三种说法是最合情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