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2 / 2)
六七百份,哪怕都是一样的内容,一个人也得批好几天,怪不得很多皇帝都不批这种形式上的奏章,真的是很累。
李泰倒是不嫌辛苦,他挺开心的,主要是李治发明的这个竹笔是真好,写字轻松了不少,对别人来说硬笔不顺手,对李泰来说硬笔比软笔顺手多了。
说起来竹笔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耐磨,写不上二百个字就磨的不好使了。
如果手边有个细砂纸就好办了,奈何大唐没有砂纸,都是用木贼草打磨,木贼草好用,但是得用水泡过才能用,不如砂纸方便。
李泰让人一次性削出几百支竹笔来,他书案上的放两个大笔筒,一个装新笔,一个装用过的笔,他用坏一支就换一支,攒多了让人一起打磨。
连墨李泰都改用小酒盅装了,这样蘸墨比较方便。
一支小小的竹笔让李泰对钢笔充满了渴望,他把钢笔尖的形状连羽毛笔的构造也都一并画了下来,又把墨囊的概念陈述清楚,让匠人们研究,看能不能造出钢笔。
“二哥,你用竹笔写字也好看,我用啥都写不好。”李治捧着李泰刚批完的奏章,他不看内容,就看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