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页(1 / 1)
('
韩府从此要改成国公府了。
李忠贤待韩元刚接过诏书去便说:“咱家还要回宫複命,便不多叨扰了。”
一衆从皇宫里来的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他们走后,衆人才站了起来。
韩元的大儿子韩世栋上前,犹豫道:“父亲....”
韩世栋已不惑之年,却因为父亲在朝中的原因未有一官半职,本以为这一世就要这样过去了,谁知新帝登基后就封父亲为国公,他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了国公世子!
但是看到父亲的脸色.....
“将诏书供起来罢。”韩元叹息一声,原本精神矍铄的老人突然真的苍老了。
韩世栋脸上洩出一丝喜色:“是,父亲。”他伸手接过韩元手里的诏书,恭恭敬敬捧在了手里。
自那日皇帝登基,他在朝中大呼“大周危矣”,后被震怒的皇帝软禁在韩府,当时虽有大儿子安抚衆人,但韩府仍不免人人自危,韩元想过自己会被皇帝一怒之下赐死,但是他也担心韩府其他人会落得怎样的下场。
可一直以来,韩元身上都绷着的一股劲,在看到大儿子的动作和脸上的神情,突然什麽都没了。
“修常,雷霆雨露皆君恩....”一向不管韩府事,只在佛堂礼佛的老妻在婆子的搀扶下走过来,轻轻说了一句。
是了,雷霆雨露皆君恩!
先软禁,再封国公,给爵位。
新帝在用一种十分委婉却犀利的方式告诉他,重点不是雷霆雨露,而是君恩。
他晏玄钰,早已不是在京中毫无势力的纨绔四皇子了。
...
国公府一时间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林複来探望老师的时候,让他惊讶的是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刚被封为国公又加授内阁首辅的韩大人,原本精神矍铄的老师颓然坐在太师椅上。
似乎与书房外面热热闹闹的国公府隔绝开来了。
他向老师行了一礼:“学生林複拜见恩师。”
“过来吧。”韩元说。
林複一擡头,便看到书房上高悬着的明黄诏书。
“我做错,也想错了。”韩元苍老的声音在书房响起。
林複一愣。
“原是我想错了。”韩元只是喃喃。
“老师,内阁之事,您怎麽看?”林複问,“皇上选入内阁的人,眼下看来都不好对付。”
他欲言又止,因老师与丞相之间“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师视丞相为知己,林複又没有证据,故而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
内阁的设立本就如同取代了丞相的位置,但是皇上仍然保留了丞相之位,还让丞相也进了内阁。
在林複看来,这是一滩浑水。
韩元如今不止是国公,还是内阁首辅,统管内阁。
“内阁之事,皇上思虑周全。”韩元闭了闭眼,“你日后入阁只管做好自己的事。”
设立内阁,是皇上要收权力了。
第10章 文渊阁里
文渊阁。
这是内阁学士们的第一次会面,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将一起在文渊阁协理政务,之前的老对手们如今倒成了坐在一张桌子上的“一家人”。
文渊阁共有两张桌子,是晏玄钰特意让宫里工匠打造的,造型仿造现代宴会厅的圆桌,上面的圆木板是可转的,造这样一张桌子放在文渊阁可不是让这些官员们聚餐的。
而是晏玄钰创造性地想到了一个方法——
奏折流水线作业。
每五人一桌,将所有奏折分为两份置于转盘上,同桌上的五人各拿一本奏折看完之后向右传递,若觉得此奏折应该上承天殿,就用手边的玉印盖一个章,达到公平处理目的。
那麽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这样是不是容易扯皮,处理不出呢?
没关系,晏玄钰还命人在文渊阁偏殿里放置了软榻,方便内阁官员们如果无法完成奏折的处理工作,就在偏殿抵足而眠增进感情,增加默契。
“姜大人,我怎麽感觉到了凉意?”左丘成和姜元化一起走在官道上。
姜元化道:“眼下天越来越热,我倒还未觉凉意。约莫是这条官道后面是一片槐树林,夏日倒是个乘凉的好去处。”
“姜大人对皇宫倒是甚有了解。”左丘成笑道。
“哪里,我只是曾经听人提过一句,方才想起来罢了。”姜元化也笑了几声。
两人很快沿着官道走到文渊阁,林複等人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左丘成冷笑一声:“封了个国公,这会倒忠心起来了。”
姜元化面色一肃:“左大人慎言。”
左丘成见姜元化似是不喜的模样,连忙也敛了神色。
这可是文渊阁,说不定四周都是皇上身边的人。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