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学城规划(2 / 2)
当然,制度的进步只是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技术的突飞猛进才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绵绵春雨,德意志地区爆炸式攀升的采矿技术很快被运用到巴尔干半岛,帖撒罗尼迦——圣海伦娜一等国道的开通使巴尔干山区和帝国核心连接起来,原本贫穷的北马其顿军区和阿尔巴尼亚军区也因此吃到了一些红利。
在希腊半岛南方的几个大区,丝绸业在十几年的呵护下总算步入正轨,君士坦丁堡银行把大量的资金低息提供给愿意开厂的国民,丝绸产量年年增高。
比起丝绸业,烟草业的繁荣基本出于自发,希腊地区适合种植烟草,大型牲畜的增多和铁制工具的普及让农民们可以开辟出更多的土地,在种植口粮之余,不少农民还会拿出几片田地种植经济作物,价值最高的烟草当然是不二之选。
发达的海上商路为帝国带来大量的原材料,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大把的黄金白银,从底层百姓到上层富商,人人都沉浸在繁荣盛世带来的美好与期待中。
直到1472年,整个欧洲依然处于贵金属短缺的状态中,这极大拖累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部分边远角落,超过一半的商业行为还在使用以物易物这种原始方式。
具有充足贵金属的东罗马帝国则趁此良机后来居上,正一步一步地赶超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富饶的亚平宁半岛。
历史上,直到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几十年后,欧洲的“钱荒”才正式终结。
无论如何,在二十多年的努力下,东罗马帝国已经焕发出了蓬勃生机,完全摆脱了“巴尔干乞丐”的名头,旧日阴影不再环绕,正在走上新的巅峰。
↑返回顶部↑